寧波車隊與個體車的愛恨情仇
發布時間:2016-10-12 10:38:35
個體車認為:車隊沒有自己的車子,都是個體車掛靠其公司名下,所以車隊只是個中間商,可以直接找貨代合作,去中間化,將原來車隊利潤歸為己有,或者與貨代平分利潤,還可以縮短付款周期。
車隊認為:個體車無法承擔孤軍奮戰的風險,譬如萬一貨代不付運費了,或者出了事故要承擔責任,個體車該怎么辦,能解決的了嗎?
另外貨代給車隊平時也不是一二個柜子事兒,很多柜子托運需要車隊給予調劑解決,個體車是無法滿足這個需求的。
據筆者長期觀察,個體車某些訴求還是蠻強烈的。尤其是利潤和運費支付及時性方面,這些不爽情緒主要發生在最近幾年,說到底可能真的就是沒錢賺了!!!
個體車訴求的出現,源于個體車是車輛的所有人(寧波80%車輛屬于個體車),是掌控生產資料的一方;無車司機對車隊的訴求,是因為A2集卡司機太少導致的結果,司機是是賣方市場。
其實從08年世界金融危機開始,我們的日子都普遍不怎么好過,不是賺不到錢,而是賺的錢不值錢;毛利相差不大,但各項支出成本卻逐年看漲,物價、油價、配套及人工服務成本等。按理,運費的毛利潤應該與貨幣通貨膨脹率掛鉤相應上漲,但是很遺憾,我們趙家人并不關心這個問題。所以導致今天各方都有怨言,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也就成了個體車訴求的最終原因。
在行情并不十分景氣的情況下,車隊之間競爭趨于白熱化,利潤已經被壓縮到了極限,以至于這一二年逼著車隊自己搞加油站,批賣輪胎,尋高退傭保險,金融放貸等,從配套業務中獲取利潤。所以也就可能出現了個別車隊將劣質油賣給個體車,導致車輛發動機損壞事件,個體車就開始罵娘了,說車隊黑心,沒人性等,這些都是惡性競爭惹的禍。
這就是目前的寧波集卡市場出現的一些情緒問題!
筆者對于車隊去中間化的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筆者認為,車隊目前是不可能被中間化的,不管是誰,包括現在炒得很熱的各類互聯網平臺,都無法讓車隊退出歷史舞臺。理由有以下幾點:
一、車隊的功能存在是市場所需
車隊四大核心工作,一是業務攬取,維護客戶;二是業務操作,譬如調度安排;三是資金運營,譬如墊付資金;四、風險的承擔,譬如交通風險和收款風險。自有車輛較多的車隊可能還得設立“機務”崗位對車輛,駕駛員進行管理等。這幾大工作內容和職責構建了車隊的本質功能,在短期內這些功能是無法用其他任何一種方式可替代的。
二、運作機制問題
原有市場運作機制,包括市場運營模式、業務操作模式、互存的利益關聯、資本前期投入后期退出的機制問題等。新事物要干掉舊事物,必須將舊事物逼到自我瓦解的地步。隨著科技的發展,人與生產資料的集合程度會越來越高,物聯和智能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我們已經看到了人類經濟第四次革命倪端。司機自己買車成為個體車只是這種人機結合一種表現而已,車隊也從由原來的生產資料占有者逐步變成了以資本為特征的運營者,形式不同,二者本質上并無差別。
三、車隊退出歷史舞臺?
當然,讓多數車隊退出歷史舞臺不是不可能,譬如在美國有家羅賓遜的企業就是個例子。羅賓遜在美國成立至今已有100年的歷史,成為美國第一的卡車運輸公司,全球貨運排名第七位。全球超過218家分公司,其中美國占到158家。他的運營模式就是互聯網+運營+個體車和小車隊,也可以算是平臺了。問題是,羅賓遜模式在中國會成功嗎?美國的商業體系、信用體系、基礎設施運作與中國截然不同,新事物要其生存下去是需要可生存的土壤環境的,顯然,這點中國比不上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所以讓多數車隊退出歷史舞臺的日子還真是有待時日,也許我們是百年身的事兒了。
我們也來講講個體車的一些情況
大批量個車出現也是在08年的金融危機之后,大家注意下,為什么在08年才出現,而不是更早和更晚呢?因為那時候趙家人為了保增長,四萬億的錢給稀里嘩啦的印出來了。外需疲軟,就搞內需,學美國,消費未來,搞信用卡,車輛按揭等,加之地方跟風中央,地方借債搞經濟,憑空估計多了近20萬億,這樣一算下來,09年開始起碼多了25萬億的人民幣。錢多了,通貨膨脹來了,各項成本水漲船高,原來自己買車的車隊覺得錢難賺,投入與產出不合算,索性就將車子轉賣給司機;而司機呢,覺得把這幾年積蓄拿出來或按揭搞個車,也算是財產性收入,而且還可以牛逼下,一拍即合,買輛玩玩!就這樣,個體車數量突飛猛進,個體車轉入新型生產力,車隊轉向資本運作。這就是個體車的由來!
但是很不幸,14年高位市場到了15年斷崖式跌成低位市場,可把個體車害苦了。資本運作的車隊,如不考慮財務成本的話,其他固定成本,可以根據業務情況加以調整,譬如裁人等。如是家族企業的話,勞動力成本就自我消化,成本更少。而個體車按揭車輛購買后,其按揭成本、車輛運維成本等卻無法一時想辦法減少,這就導致了個體車主都“亞歷山大”。如今信貸不還,可能面臨詐騙刑罰,而要是車輛被按揭公司收回那更加是竹籃打水。
個體車被套牢了,很殘酷!
所以個體車在市場里發牢騷也是常態,我們都可以理解,一般車隊管理人員也不會去反駁任何牢騷。輔車相依,唇亡齒寒,都是同條船上的人,大家心里都明白。